西甲联赛的夜色里,一抹靛蓝划进画面,不像球员,骑着那辆粉色旧自行车,后座和车把都绑着荷花,吴川“荷花姑娘”来了。现场不只有球迷,还有她把整篓浪漫安静地送进人潮。新疆大叔一般是卖哈密瓜,她是送荷花。网友刷短视频刷到她,取了个新名叫“花仙子”。火了,视频被转到人民网、新华社号,点开浏览量直接121.4万,弹幕有人说“真美”、有人问哪能买到荷花。
那个身影其实是月光,湛江吴川土生土长,主业做摄影师,副业在最热的夏天替自家镇子的荷塘采花,拿到城里卖,也拍下来发网上。手机里,满屏晒的都是无滤镜的荷叶、荷花和漠然的晚霞,还有背篓和自行车。最常在6点多天刚亮,菜市场清冷的时候送到城南。卖多少不重要,就是觉得生活太快,这点闲暇能慢下来。
今年暑假,她有点不一样,背着荷花横跨400公里到佛山,理由很生活。老家队伍湛江热点队和吴川青年足球队都进了佛山“西甲”,老乡踢球,她一个人也想去给点劲儿。其实多数观众来是蹲球星、等进球,底下评论区反而记住这位姑娘,专门写着:好像动画片里走出来的。“荷花姑娘”不是第一次走红,去年拍荷花的视频也被转,看的人没今年多,今年身体力行,荷花和人都到了现场。比赛那晚下着小雨,她干脆骑车进体育公园大门,裤脚沾满泥,鞋底一层水渍,小孩子跟着跑,问能不能摸一下荷花。
展开剩余77%观众席,大家手机镜头都对着球场,只有身边有围观,专门拍她的背影和竹篓。湛江队比分落后,球迷有点急,她就送了两朵到的士司机、保安领队手里。足球和荷花,看着风马牛不相及。她反而觉得自家球队,多一份祝福比多喊一嗓子好。下半场踢完,有孩子跑上来要合影,问荷花多少钱,她笑着说不要钱。就在那一刻,她好像成了体育场最柔软的风景。
荷花卖的是什么?是氛围,是精气神,是普通人家花草树木里的“人间浪漫”。她自己觉得做这件事不赚钱,也不亏。视频突然火了,对她影响也不小,以前主要卖给附近大叔大婶,这次有年轻人专门跑去找她买,问能不能拍合影再发到小红书。她把小视频一条条发出来,弹幕每条都回,问怎么挑荷花、花在家能养多久、在佛山还能不能碰到她本人。浪漫不是大场面制造,是一点点送出去,再被别人借走,回头流到社交网络,最后谁都能觉得今天比昨天好那么一点点。
“荷花姑娘”成了符号,有媒体做了报道,也有商家找她洽谈合拍,她还坚持每天去荷塘里转一圈。每日日落要骑三公里的乡道,大车路过身边,扬尘一身。镜头拉近,她采花手法娴熟,能记住哪棵长在小水沟里,看着不起眼的,反倒最香。回家一趟花瓣掉了几片也不心疼,她总说花好、人好、这一天也不枉费。
社交网络的热度还没褪去,被新华社、人民网这样的主流媒体报道,后台同期数据,短视频单条浏览量能飙破百万,评论区关注她的,男女老少都有。头条相关内容登了热门,每次留言她都认真回。有人留言说,小时候看奶奶这样卖花,现在城里已经见不到了。也有人晒自家阳台的荷花,说生活、花、姑娘,比什么都暖。
大家都爱讲中国式浪漫,动辄高楼大厦、豪车美食,但市井故事,反而让人不由得慢下来看一眼。荷花姑娘火了,为这座南方小城带来了治愈气息,也让很多人第一次在球场看到除了胜负、还有诗意的陪伴。足球现场,有进球,有失误,更多的是彼此鼓励,还有背着荷花的姑娘,在人群旁坐下来,安静得像不属于这个世界。
聊天区里有一条最有代表性的互动,“背篓里不只是花,是人间的美好。”句子简短,表达足够动人。本来普通的卖花姑娘,一夜之间成了意外的城市名片。有人分析短视频带来的流量变现,有人觉得只是追风口,但更多人关心,这样的生活方式留到今天还有多少。她主业做摄影,从不炒作。不仅仅是出圈,也不是广告,纯粹一份随性和热爱,变成了一个全民讨论的热点。
体育场不只是比赛,不止票价、比分,还可以是荷花、水雾,还有一份小城日常的松弛感。月光只是做了自己觉得无趣里的一点点美好,别人刚好看见。微博、抖音互动区,很少见到针对个人的恶意,大家都在点赞,甚至有队友建议以后主场比赛都请她来,寓意“节节高、年年好”。
后来的故事,网上还在继续,有小孩说要成为下一个荷花姑娘,很多人种下荷花种子,期待来年夏天能收获自己的“小美好”。体育的场是竞技,生活的场,就是一种传递。数据和流量不会撒谎,但最温柔的,可能是一位姑娘和她背篓里的满满绿意,你怎么看这样的热点,你会不会也愿意让生活“生花”?
本报(台/网)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。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,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。小编写文不易,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,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,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。
发布于:内蒙古自治区海通富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